早产宝宝在妈妈肚子多待一天,胜过人间三天?然而事实却……
2020.09.15 2533人阅读 来源:爱博恩妇产医院
怀孕28周以上未满37周时胎儿娩出被称为早产。早产的月份越小,胎儿的体重就越轻,活力便越弱,反之则越强。据统计,早产发生率大约占所有妊娠的5%~15%,其实并不低。
今天邓妮主任告诉大家如何识别早产的高危信号,教大家一眼识别早产高危信号,提前做好分娩准备,从容对付产痛和分娩。
早产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种:
早产征兆有三类,分别为无症状早产、先兆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。
⚪ 无症状早产
在没有任何症状的前提下,宫颈慢慢扩张导致的早产,一般称为无症状早产。这类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特别是有早产史的孕妈,孕妈可以在可以从18周起,定期超声监测,根据宫颈长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干预。
措施:根据高危因素和宫颈缩短情况,必要时给予孕酮,宫颈环扎术等处理。
⚪ 先兆早产
先兆早产的孕妈感受一般为腹部不适,有下坠感,还有规律性的子宫收缩,如果一小时出现四五次宫缩,甚至更多,伴有疼痛感,则需要入院检查。
通常比较瘦的孕妈对宫缩感受会更加强烈,也会更加紧张,来院检查后发现是生理性宫缩(28周后常出现,属于正常现象)。
还有一些孕妈孕期出血也会很紧张,担心宝宝是不是早产了,这种情况最好先来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早产引起的出血,还是由于宫颈炎症或者息肉的等原因导致,其中切勿太过惊慌,避免早产危险也需远离不良情绪。
⚪ 未足月胎膜早破
俗称破水,这种比较容易辨别出来,一般会出现持续性的阴道流液。这时候直接入院即可。
措施:先兆早产和无足月胎膜早破都是通过促进胎儿肺成熟,抑制宫缩的方式进行干预,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医生在临床上判断原则一般是这样的:子宫内/外哪种环境对宝宝更好便选择哪一种。
如果宫内的环境对宝宝弊大于利,比如在破水后,时间一长宝宝会有感染的风险,或有缺氧的情况,这样宝宝在子宫内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,那么我们一般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让宝宝及时分娩出来。
期间可能会有人有这样的顾虑:宝宝这么小就出来,会不会有其他问题呀?
在无法达到两全其美的情况下,通常我们会采用对宝宝最有利的情况,而且现有的医疗技术较以前也更为发达了,28周后出生(甚至更早)的宝宝已经有存活机会,超过30周机会会大不少,34周以后一般就不需要采取安胎措施了。